泓德基金西藏公益行現場
2019年8月,泓德基金攜手陽光融匯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再度深入后藏,將捐助款親手送至日喀則市白朗縣的251位貧困戶手中。這是他們為該縣提供的一次托底式扶貧捐助,本次捐助完成后,年內白朗縣將實現全面脫貧摘帽,深度貧困人群的生活將明顯改善。
與時代同行,伴成長共進,或許是泓德基金三年來行走“愛心之路”最好的注腳。作為第一家注冊在西藏的公募基金,泓德基金自2015年成立以來便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在踐行公益事業的歷程中見證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西藏脫貧攻堅戰。
消滅貧困正當時
白朗縣位于西藏南部,隸屬日喀則市,距離拉薩市270公里。截至2018年底,全縣總戶數7306戶,總人口49497人,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為101戶、251人,這部分人群正是泓德基金此行幫扶的對象。
繼前兩次那曲地區比如縣白嘎鄉扶貧之后,泓德基金已經連續第三年踏上這條雪域高原的“愛心之路”,合計資助了61個村子、128個孩子和55位老人,資助了121戶貧困家庭,為27戶送上太陽能發電設備。在這三年中,泓德基金不僅扎實地履行了社會責任,還參與并見證了國家在西藏地區發起的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從白朗縣縣長赤列朗杰手中接過捐贈錦旗的是泓德基金的代表、投研總監、事業一部負責人王克玉。在捐贈儀式上,他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王克玉說:“泓德基金自成立之初就將服務西藏作為公司的重要使命,除了提供物質上的捐贈,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怎樣更有效地了解鄉親們的需求,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
王克玉同時表示,來到白朗縣感到非常驚訝和欣喜,因為看到在縣政府領導的帶領下,村民們積極利用先進的種植工藝和技術,充分利用優良的日照和地質條件種植出各種瓜果蔬菜,并在產品銷售上善用許多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帶領大多數群眾走出了貧困。白朗縣將大學教育作為今后扶貧工作的重點,成立基金會為扶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這一系列的措施將從根本上提升百姓現有的生活水平,并切斷貧困在代際間的傳遞。
赤列朗杰的發言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表示,作為糧食主產縣和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白朗縣近年來已經實現減貧8986人,綜合貧困發生率從19.3%下降至0.53%,順利通過了國家第三方脫貧攻堅摘帽驗收和省際脫貧成效交叉考評,年內即將實現脫貧摘帽。來自泓德基金的捐贈對改善白朗縣貧困人口生產生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捐贈的資金將全部用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在隨后實地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記者的體會更加直觀。從醫療保障到教育助學,再到受災安置及危房改造,一系列托底政策解決了藏民生活的實際困難。而針對貧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匱乏,白朗縣民政局還牽頭各民營企業發起成立慈善基金會,1400多名有意愿參與的干部職工自發成為會員,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和引入社會力量,實現對貧困人口的全覆蓋、全方位幫扶,上述一系列措施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扶貧先扶志,扶貧需扶智。幫助群眾實現自我發展、具備“造血功能”,是切斷返貧的重中之重。白朗縣政府牽手民營資本打造特色產業經濟,為農牧民提供租用土地的收入和更多的工作機會。
在“扶智”方面,白朗縣轄區內近5萬人口中已有1135名大學生,其中不少孩子還考入了國家重點大學。“對大學生的資助是慈善基金會的重頭戲,因為每年的學費較高,我們對考上大學的孩子實行第一年學費全包,并承擔后幾年學費的一部分,幫助他們減輕壓力,安心就學。50%以上的大學生畢業之后仍會選擇回到當地,為建設家鄉出一份力。”白朗縣民政局局長巴桑普尺表示。
公益與投資的交匯點
作為泓德基金的代表,同時也是一名基金經理,王克玉有生以來第一次踏入西藏,實地感受公益活動的氛圍。雪域高原稀薄的空氣讓他發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但一路的深入了解、調研帶給他更多的思考。公益與投資之間似乎并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都是發乎于心而見諸于行。作為一名專業投資人,他在這里感受到了很多。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對所投企業有全面、完整和不失偏頗的了解,作出方向正確的投資決策。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客戶利益。帶著這樣的信仰一路前行,在本次的公益事業中,我也傾注了同樣的心血和深度的思考。”王克玉告訴記者。
頂著高反帶來的種種不適,王克玉和白朗縣政府的相關人員反復交流,不斷走訪受捐贈的農戶,也前往當地果蔬基地實地了解情況。此次行程讓他感受深刻:國家強調精準扶貧,首先是對貧困地區或貧困人口需求的精準把握;扶貧不是給錢就夠了,它要有的放矢,把錢用在刀刃上。而要做到這一切,不深入貧困地區難有體會。
另有一些收獲令王克玉格外欣喜,他未曾料想白朗縣政府在教育扶貧上的努力已經走得如此深遠。一個地方政府動員所有黨員干部加入慈善基金會,在扶貧事業上勠力同心,這本身就是很大的決心和行動力。
“白朗縣的領導干部們以慈善基金會為支點,撬動了整個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目標也非常明確,就是在做好基礎教育的同時,重點資助白朗縣的貧困大學生,為白朗縣未來的發展多儲備人才,也給現在正在就學的孩子們樹立起好的榜樣。”
“在接受捐贈的農戶中,我們看到很多品學兼優的孩子,有的立志考入日喀則或拉薩的重點中學,有的希望能去內地的西藏班。他們迫切想要拓寬自己的視野,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努力向這一目標靠近,他們的成長與成才歷程是我們扶貧工作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王克玉告訴記者,“知識對于一個人、一個家庭從生活到觀念的改變都是天翻地覆的,我們有幸成為這一改變的見證者。”
在西藏扶貧的三年,泓德基金員工曾親眼目睹過太多因貧困、疾病導致的失學情形,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生活的困頓和艱難。也正因為此,總經理王德曉立志將教育扶貧作為未來公司公益事業的努力方向,但這并不容易做到。西藏地處高原,交通不便,貧困地區的地理環境大多險峻、閉塞,通訊不暢,實地走訪路途坎坷,后續跟蹤也格外辛苦。但三年來,泓德基金每次都堅持將每一分扶貧款直接送到受捐贈對象手中,彰顯了其在公益事業方面的決心與毅力。
王克玉感嘆道,不深入當地,不會知道地理境和交通所帶來的阻隔有多么艱巨。但越是這樣,這些孩子們才越發努力。在他們的家中都貼滿了獎狀,如果不是渴望知識,在如此困頓的生活環境中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泓德基金堅持通過一次次點對點的溝通、實地走訪進行捐贈,尤其是對于貧困家庭孩子們的學業,給予長線的資助。“如果可以,我們的資助會一直伴隨他們考上大學甚至走入社會,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他們背后堅實的力量,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專注學業、有所進益。”王克玉補充道,“很高興在扶貧的目標與行動上,我們與白朗縣政府的做法和想法不謀而合。”
扎根雪域公益升級
行前,泓德基金總經理王德曉和記者談起公司公益事業的構想。他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扶貧不能停留于喊口號,一定要落到實處,切實解決有需要人群的具體困難。
“在我的設想中,如果以村為單位,每年都幫助一個或幾個村子的貧困戶,這樣長期堅持下來便如同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隨著公司的快速成長,我們也希望向社會回饋更多,做得更多。”王德曉表示。
王德曉同時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年來,泓德基金在扶貧工作中始終把教育作為重要的支點,貧困地區的孩子是他們主要的捐贈對象。一個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教育作為基礎,是不可想象的,而對于貧困地區,教育更是改變落后面貌的希望所在。
成立于2015年的泓德基金經過四年多的成長,已經發展成為管理263.73億元公募資金、投資管理能力得到投資者普遍認可的中型基金公司。與雪域高原結下的不解之緣既是其生長與快速發展的稟賦之一,更是其回饋社會的動力源泉。與大時代同行,既是一種幸運,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與白朗縣政府的攜手合作增強了泓德基金繼續藏區扶貧事業的決心。王德曉表示,由于西藏的貧困人群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普遍較低,他們的脫貧意識其實并不強,所以脫貧后返貧的現象也不算少見。從解決生活問題到改變觀念,公益事業需要向縱深發展。白朗縣政府的做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首先,他們立足教育,從基礎教育到大學生的培養,形成了一個較好的示范效應。從下一代著手,切斷了貧困在代際之間傳遞的根源,用教育改變觀念,最后徹底脫貧,這樣的扶貧機制是有希望的。”王德曉說。
“其次,他們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優良的日照和降雨條件,積極發展農業。從山東引入蔬菜大棚技術,讓白朗縣成為西藏重要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這給當地村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拓寬了他們的收入來源。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白朗縣村民有很強的動力和意愿加入生產勞動,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王德曉表示。
王德曉十分欣賞當地政府在脫貧與解決發展問題上所付出的努力,并愿意向更多的人去傳播,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這樣的努力中來。不僅限于當下的基礎教育,包括未來對于在京貧困的藏族大學生,泓德基金都希望能夠盡一份力。
“假如知識是一對翅膀,我們希望是這對翅膀下的一縷微風,每一份努力盡管都很微小,但從未間斷。”王德曉這樣說。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