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主要指數及基金表現
回望十年前的至暗時刻,在唏噓之余,資本市場值得為今天的成績感到自豪。十年中,A股主流指數以及主動權益基金皆取得不錯的收益,體現了較好的賺錢效應。
主流指數悉數收紅 中小市值指數翻倍
金融危機后的十年,A股主流指數體現了不錯的賺錢行情,各主流指數悉數收紅: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皆有幾十個點的漲幅;上證50、滬深300等大盤藍籌指數漲幅在40%以上;中小板指、中證500等以中小成長性公司為主的指數都翻了倍。
泓德基金副總經理鄔傳雁對此表示,雷曼兄弟破產以來迄今十年,A股指數處于一個上漲的過程中,中小板、中證500等指數符合經濟轉型邏輯,在過去十年走勢相對較好;上證指數、深證指數代表的傳統行業的,在2008年之前已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和增長,過去十年漲幅相對落后。“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中國開始了一個時間跨度相當長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這期間A股是賺錢的,但指數也出現明顯分化,印證了經濟轉型的基本邏輯。”鄔傳雁說。
信誠盛世藍籌基金經理吳昊分析,從足夠長的時間維度去觀察權益資產,股價的核心驅動因素是企業盈利,而盈利的驅動因素是所處的宏觀經濟。過去十年,中國名義GDP從2008年的32萬億元增長到今年預計90萬億元,累計增速183%;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A股各主要指數均取得了不錯的盈利增長。
富國天源基金經理曹晉認為,全球金融風暴之后,全球各央行開始實施量化寬松和經濟刺激政策,其中包括中國的四萬億刺激政策、美國的QE,推動全球經濟走向復蘇,股市也體現了不錯的賺錢效應。
在天弘基金高級宏觀研究員李云潔看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以看作是市場自發的對泡沫的一次出清,同樣出清的還有歐洲房地產泡沫和銀行危機。全球這十年的大牛市乃是徹底出清后的回饋。
然而,當前的中美貿易爭端讓近十年世界經濟和新興市場經濟復蘇的進程遭遇挑戰,不過,多位基金經理認為,美國無法扼制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勢頭,在技術革新浪潮下,中國及新興經濟體將進入新的經濟增長軌道。
鄔傳雁認為,目前的中美表面上對中國和新興經濟體國家有不利影響,但這種影響主要停留在預期層面。在全球技術革新的浪潮下,中國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復蘇進程很快,并將進入新的增長軌道,而這個增長是結構性而非總量意義上的增長——符合新的經濟結構特征的產業增長率會比較高,部分傳統資源類產業增長放緩。
吳昊也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確實是破壞世界經濟和新興市場經濟復蘇進程的重要風險,但未必是全球經濟復蘇趨勢遭到破壞的核心因素。應當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中美貿易摩擦保持警惕,但更重要的是識別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研判這個動力的持續性和潛在風險。
十年十倍股扎堆醫藥
事實上,在A股近十年的賺錢行情中,不少板塊和行業走出一批大牛股。Wind數據顯示,十年十倍股多達40只,其中醫藥股13只,長春高新、片仔癀、上海萊士等都在近十年斬獲20倍以上的收益。
談及大牛股為何集中在醫藥領域,吳昊認為,消費屬性強的公司在十倍股中占比特別多,這是由于消費能夠為這些公司提供足夠大的成長空間:大消費行業充分享受了過去十年城鎮化、經濟增長和貨幣供應寬松的紅利;同時,醫藥行業有更高的技術壁壘,獨家品種的差異可以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并享受人均消費量提升帶來的成長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十年,醫藥行業出現十倍股的概率仍然是比較高的。隨著老齡化,醫療保健的人均消費提升的趨勢仍會延續,每一個醫藥創新都可能是一個孕育十倍股的機會。”
李云潔也認為,醫藥股作為防御品種,本身就會受到資金的追捧,加之2008~2010年醫保改革的制度紅利,以及人口老齡化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未來十年醫藥股還會有大的機會。
曹晉則認為,好的行業是牛股的溫床: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過去十年,醫藥行業保持了10%以上的平均增速。未來,國家醫保支出壓力增大,仿制藥企業的利潤空間會逐步削弱,真正具備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醫藥企業才能脫穎而出。
除了醫藥股,計算機是第二個牛股輩出的板塊,4家公司漲幅超過十倍;此外,國防軍工、電子元器件、房地產、家電板塊的十倍大牛股也有3只以上。
未來的十年十倍股 基金經理看好醫藥與科技
未來十年十倍股潛伏在哪些行業?多位基金經理認為大概率會出現在養老醫療、科技創新、大消費板塊。
鄔傳雁認為,中國宏觀經濟處于結構調整過程中,城鎮化、房地產行業擔負的歷史使命和這些行業推動的高速發展階段已臨近尾聲,人口的紅利也難以成為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支柱。未來十年的十倍股大概率會出現在以下兩類行業:一是和養老健康相關的方向,包括醫藥醫療等板塊;二是和新技術相關聯的產業,包括電子、計算機,以及新技術向傳統產業應用普適性較強的公司。
吳昊認為,持續的科技創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方向,這些行業涌現十倍股的概率更高,這在美國市場得到了驗證,市值靠前的公司正逐漸從傳統的消費品、制造業公司轉變為互聯網、高科技公司。
李云潔表示,站在當下時點,預計醫藥生物和非銀金融吸引力更大,雖然盈利可能下滑,但在縮量市場中可能因為資金抱團出現估值提升。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