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注冊地在西藏的金融機構,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和西藏地方政府一起振興一方經濟,促成雪域高原的改變,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泓德基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千年夢想,今朝夢圓。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作為一家注冊地在西藏的金融機構,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和西藏地方政府一起振興一方經濟,促成雪域高原的改變,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泓德基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泓德基金總經理王德曉看來,扶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單單是錢的問題。改變的動力一定要發自內在,而不是仰仗外力。他還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扶貧也不能停留于喊口號,一定要落到實處,切實解決有需要人群的具體困難。
從2017年開始,泓德基金參與西藏的脫貧攻堅戰,親眼見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的輝煌成果。從那曲到日喀則,“泓德愛心之路”的足跡也觸達到了包括那曲、白朗在內的114個村莊、252戶家庭、738名個人。
從參與和鞏固國家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泓德基金的藏地公益行動——“泓德愛心之路”已走過五年歷程。未來“泓德愛心之路”也將以全新的方式讓公益實現進階,踐行低碳、保護草原、提高生活品質,“泓德愛心之路”正向著雪域深處不斷延伸。王德曉表示,將繼續發揮自身的資金和資源優勢,與藏地特色和政策相結合,為改善藏地人民生活貢獻綿薄之力。
一步一腳印走出扎實扶貧路
地處藏北腹地的那曲擁有中國最美的高原大草原,同時也是高寒缺氧、資源匱乏的“不毛之地”。5年前,“泓德愛心之路”正是從地處4000多米海拔的那曲比如縣白嘎鄉亞闊村起程。
“一開始的想法是幫助沒有收入來源的貧困老人和孩子,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對于家里人口多、子女多且失學嚴重的家庭,進行必要的助學并引導他們提高對教育的重視,讓孩子們重返校園。”泓德基金總經理王德曉介紹。
2017年,泓德基金為西藏那曲比如縣白嘎鄉亞闊村全村27戶家庭每戶捐贈了一臺太陽能發電設備,發電功率為1000WH,以滿足全村孩子學習、生活的照明及其它需要;為9名貧困戶的孩子提供學業、生活資助,該資助將持續至他們完成大學學業,為3名獨居老人和一戶特殊困難家庭提供生活資助。以上資助使亞闊村的脫貧工作提前了半年完成。
隨著西藏脫貧攻堅戰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的區域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科學制訂脫貧計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如期實現脫貧摘帽。至此,泓德基金的愛心之路也從扶貧轉向了“扶貧+扶智”。
2018年,泓德基金為那曲比如縣白嘎鄉的喜江村、吉仲村、偌托村、叮色村、童達村、貢定村、強達村、塘巴村、昌帕村、亞闊村等10個村子20戶家庭37個孩子提供長期的助學扶持,接受捐贈的孩子中,小學生18名,中學生11名,大學生7名,兒童1名。
2019年,泓德基金再度深入后藏,為日喀則白朗縣251位貧困戶送上捐助款。本次捐助完成后,年內白朗縣實現全面脫貧摘帽,深度貧困人群的生活明顯改善。
2020年,泓德基金為日喀則市白朗縣全縣393名返貧致貧風險人員提供教育及生活資助,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戰的成果。另一方面,泓德基金還攜手陽光融匯資本成立了“泓德&融匯夢想獎學金”,為今年所有考上大學的當地貧困戶孩子提供入學獎金。
幸福路上的“得力助手”
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有著令人神往的壯美風光,但由于地處高海拔等外部因素影響,一些農牧民生活還不是十分便利。
2021年,是“泓德愛心之路”上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點。“我們把目光聚焦在能夠為牧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行動上。”泓德基金董事長胡康寧表示,泓德基金計劃以現金捐贈形式支持那曲地方政府首批購買30余輛牧居車,供牧民群眾免費使用。
“通過捐贈,我們希望推進一種功能實用的牧居車項目,能夠有效解決牧民群眾換季草場輪牧交通和改善牧民放牧點居住條件,為牧區牧民游牧生產生活需要提供可靠的基礎支撐,立足牧區高質量發展基本方針,進而為政府、社會、企業合作推進牧區發展提供模式選擇。這既是有效提升牧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抓手,也符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總要求。”胡康寧進一步介紹說。
過去,由于當前市場并不具備符合要求的同類產品,且牧民需求層次、數量不明等原因,政府招商引資條件相對不成熟,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定向開發的成本較高且具備一定不確定性,可能存在推廣困難。泓德基金則愿意以捐贈形式,支持那曲地方政府購買和研發一定數量的純電動牧居車及其項目推廣,那曲市政府計劃首批購買30余輛牧居車供牧民群眾試點免費使用,一方面可以切實解決部分牧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試用也可以為藏北地區乃至全藏區、全國牧區牧業產業化發展、公司化運營提供一種可能的路徑選擇。
而為項目所研發的牧民專用特種車——“金絲盾·MJ650”由鄭州精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研發制造,是一款針對牧民朋友設計的純電動“移動之家”,其能源應用是基于青藏高原陽光和風力資源充足的特點,配置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和風力發電裝置,發電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用電(冷藏箱、電磁爐、電視等),還可供游牧的正常移動,車內設置了非常貼合藏地特色的以牛糞作為燃料的取暖爐,車子的設計符合國家雙碳政策、綠色環保。
當地牧民在政府的組織下對車內設施進行了切身的體驗和反饋,他們表示,這正是游牧和挖蟲草需要的可移動宿營屋。“每年我們都要帶著家人、趕著牛羊在冬季和夏季牧場之間轉場,要走很長很久的路。我們的家不在帳篷里,而是馱在牛馬的背上。”針對這一特點,可移動宿營屋內部配置考慮比較周到:6人鋪位,很多儲物空間,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使日常家用電器的使用成為可能,可以電磁爐做飯,電冰箱(冷藏箱)存肉,也可以在草原上看電視了(利用戶戶通衛星電視系統),不僅防風擋雨,舒適生活,還有電視文娛,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更加舒適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也更利于提升游牧生產的效率。
泓德基金董事長胡康寧表示,希望捐贈行動帶來的是“真正生活品質的提升”。
扎根雪域公益升級
“從那曲到日喀則,泓德基金的足跡已經觸達了包括那曲、白朗在內的114個村莊、252戶家庭、738名個人。”5年的時間,泓德基金的公益事業不斷進階,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和愿景始終不變。
此前,泓德基金總經理王德曉曾談起公司公益事業的構想。他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扶貧不能停留于喊口號,一定要落到實處,切實解決有需要人群的具體困難。
事實上,從成立至今,泓德的扶貧不單單是響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號召。“在這項工作上,我們從未流于形式,我們認真篩選捐贈對象、逐一走訪,點對點地捐贈到位,其實就是希望我們的資助都夠讓真正需要的人受益。我相信通過年復一年的堅持,伴隨著泓德的發展,公眾會看到一個更好的泓德。”王德曉表示。
“這5年,我們有幸見證了西藏地區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也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地方政府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之下,每一個微小的夢想都能被實現。”王德曉表示。
“不過,扶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單單是錢的問題。改變的動力一定要發自內在,而不是仰仗外力。從扶貧到扶智,再到提供一種模式、為進一步提升牧民生活品質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經驗積累,泓德在思考和實踐中,逐漸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王德曉認為。
“在脫貧后的下一階段,全面小康已不僅僅是溫飽,還有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也是‘泓德愛心之路’不斷向前探索、延伸的動力所在。未來也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加入進來,發揮自身的資金和資源優勢,與藏地特色和政策相結合,為改善藏地人民生活貢獻綿薄之力。”王德曉表示。
財聯社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