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伴隨著反彈行情的持續,曾經可遇不可求的爆款基金已經三現江湖,平均每周一發。
新基金發行時間越來越短、中小基金公司開始冒頭、封閉式產品同樣受資金追捧……種種跡象表明,市場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業內人士表示,資金的目標非常明確,好的管理人推出的好基金根本不愁賣。另外,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注重長期回報,認可封閉期和波動,慢牛、長牛的意味越來越濃。
爆款基金頻現江湖
去年年底,年度冠軍基金經理劉格菘的300億元“日光基”一時引發市場驚嘆。進入2020年,爆款基金接連出現。
1月2日起推出的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僅發行3天就提前結束募集,成立規模達113.2億元;1月8日,由楊浩管理的交銀內核驅動混合一日售罄,認購金額在540億元左右,遠超60億元募集上限;1月13日,泓德基金“權益老將”鄔傳雁的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發行當天便結束募集,認購資金在60億元左右。而1月15日同樣由楊浩管理的交銀科銳科技創新混合即將開賣,市場期望值亦頗高。
“新基金發行時間越來越短,說明資金的目標非常明確,意愿非常強烈。”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公募基金給投資人賺取了豐厚的回報,認購火爆是投資者對好的管理人和明星基金經理的獎勵和信任。
業內人士還表示,以往“爆款一出,行情結束”,但今年不一樣,資金在追逐好的投資標的同時越來越注重長期回報,這一點從封閉式主動權益產品的熱銷可見一斑。以往封閉式主動權益基金的銷售情況相比開放式基金總是略遜一籌,但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首日募集就突破60億元,打破了2018年以來封閉式主動權益產品的規模紀錄。銀行渠道人士反映,泓德豐潤開賣15分鐘認購額即突破10億元,半日認購額超過40億元,頗似東方紅系列產品鼎盛時期的情形。
“結構牛”仍將持續
業內人士分析稱,2020年結構性行情或持續,科技股仍是今年最受關注的投資主線。
多位在2019年科技股行情中斬獲頗豐的基金經理均表示,2019年是科技投資的元年,2020年市場賦予了更多機會,在政策呵護下,穩定成長的科技龍頭已晉升為新核心資產,在中長期內將持續帶來投資機會。開年以來科技股表現強勢,也助推了科技基金的火熱發行。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資金熱捧的產品均具備以下幾大特征:強大的主動權益投研實力、長期業績形成的口碑,以及由產品特色帶來的差異化優勢。其中,中小基金公司冒頭的現象值得關注。
“好的盈利體驗已成為吸引客戶的重要指標。”業內人士表示,“聰明錢”已經不再迷戀大公司和豪華配置,而是更加深入地關注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對于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其中包括上漲時的攻擊性、下跌時控回撤的能力、長期業績的穩定性等方面。
以鄔傳雁所管理的泓德遠見回報為例,盡管2015年8月成立后即迎來了漫長的下跌調整期,但2016年全年依然取得了5.42%的回報,同期上證綜指下跌12.31%;在市場萎靡不振的2018年,上證綜指下跌24.59%,泓德遠見回報下跌幅度僅11.18%,體現了熊市中較好的凈值保護能力。而在去年的結構性行情中,該產品回報超過50%,進可攻退可守,從而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